扩肛,即通过人为扩张肛门及其周围组织,是肛肠科常见的治疗和检查手段,主要服务于治疗肛门狭窄、预防术后并发症和辅助检查与治疗等目的,在改善患者症状和恢复肛门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。
1、治疗肛门狭窄:肛门狭窄多由手术创伤、外伤、先天性发育异常或炎症性疾病引起。当肛门直径变窄,会导致排便困难、疼痛,甚至粪便嵌塞。扩肛可逐步扩大肛门直径,松解瘢痕组织,改善排便功能。通过定期、循序渐进的扩肛操作,能使肛门恢复正常的弹性和舒缩功能,减轻患者痛苦,提高生活质量。
2、预防术后并发症:肛肠手术后,伤口愈合过程中易形成瘢痕组织,若瘢痕挛缩,会造成肛门狭窄。术后早期进行扩肛,可有效防止瘢痕过度增生和挛缩,保持肛门的正常形态和功能。尤其对于痔疮、肛裂、肛瘘等手术,扩肛能促进创面愈合,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。
3、辅助检查与治疗:在进行直肠指检、肠镜检查等操作时,若肛门括约肌紧张,会增加检查难度,甚至导致检查无法顺利进行或损伤肠壁。扩肛可使肛门松弛,便于医生更清晰地观察直肠和肛门内部情况,提高检查的准确性。此外,对于一些直肠下端的病变,如早期直肠癌,在某些特定治疗方式前,也需通过扩肛创造更好的操作条件。
4、缓解排便困难:部分患者因长期便秘、盆底肌肉功能失调等原因,存在排便动力不足、肛门括约肌不协调的问题。扩肛能够刺激肛门周围神经和肌肉,调节排便反射,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协调性,从而缓解排便困难症状,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。
扩肛作为一项重要的医疗措施,在肛肠疾病的诊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但需注意,扩肛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,确保操作规范、安全,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。
扩肛后的护理
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,或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洁,减少粪便残留和细菌滋生,降低感染风险。清洁后可使用柔软的纸巾或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,避免用力摩擦损伤肛门皮肤。注意观察肛门局部情况,若出现红肿、疼痛加剧、出血量大或有异常分泌物等症状,需及时就医。饮食上,应避免食用辛辣、刺激性食物,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,保持大便通畅,防止因便秘或腹泻对肛门造成二次刺激。此外,若需继续进行扩肛治疗,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,掌握正确的扩肛方法和频率,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肛门损伤。